「为什么」

忽然想起本科上心理咨询课的时候桑老师曾让我们模拟咨询过程,同时发给我们每人几个小天使形状的塑料片,谁要是在咨询过程中问到“为什么……”,就要交出一个小天使,问一次交一个,看谁最后剩下的小天使最多。

我现在已经不记得桑老师当时不让我们问“为什么”的原因了,只记得那时自己的感受是不问为什么可以让我们从原因以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可是最最让人好奇的总还是“为什么”。在没有“因”的时候“果”从何而来?可是“因”又有那么重要吗?想起目的论和原因论了。在《被讨厌的勇气》中哲人为青年论证了阿德勒的目的论。也许目的论更能发挥人的自主性,也让人更能认识真实的自己。

昨天和今天跟新同学提到自己那些不算八卦的八卦都被问“为什么……”,具体的问题可以是“为什么不谈恋爱”,“为什么要拒绝”…… 这样的问题真的有答案吗?弗洛伊德是个不放过一个不经意的失误或是一个不认真的玩笑里的分析机会的人,可是在别人好奇他如此迷恋雪茄背后的心理原因时,他却说“sometimes a cigar is a cigar”。或许事情本来就是这样无因无果。我也曾思考过为什么自己会拒绝一次次脱单机会,看着身边的同学“秀恩爱”也没有相对剥夺感,而今早已不去纠结那么个问题了,不需要规定哪个年龄就要恋爱结婚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为之努力。

想想自己这段时间好像略不平静,也许是因为未好的过敏与烫伤的痕迹吧,也许是开学来还没进入有序的学习状态吧。偶尔也想为自己煲碗鸡汤,在不平静的时刻将其一饮而尽,去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所有恢复如初的伤口与不期而遇的温暖都不需要任何“为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