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异乡者」

「大地上的异乡者」

今天和马马、静静一起去办了杭州市民卡,这样以后借自行车方便,可以在晴朗的日子里环游西湖。看到四年前拿到的南京市民卡还在,原来这样的市民卡只是说明自己在一座城市里作了停留时间稍长的过客,不是几天的游客,而是 4 年或者 3 年的光阴。

大一的时候到先锋书店看到墙上有句诗“大地上的异乡者”,这也算是先锋书店的另一个名字,当时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大学四年间又去了几次先锋书店,但对这句话没有领会没有共鸣也便没有深究,而今似乎知道了这句话流露的那么点感觉——“大地上的异乡者,在何处不是流浪”。这么一种体会似乎有点小忧伤,其实忧伤常常只是诗意的附属品罢了,因为在这流浪的大地上还有个地方叫作家,有座城市叫故乡,让大地上的旅者有一个归宿,一丝牵挂,便也足够。

回来时出于好奇百度了一下“大地上的异乡者”,在“作业帮”看到有人问这句话的意思,底下有这么一个回答:“二十世纪德语诗坛最杰出的表现主义诗歌的先驱,特拉克尔有一句名言:‘灵魂,大地上的异乡者’,人在世间漫无边际地游荡,追寻着他所不能确知的梦想,这一切也许仅仅是因为生是一种偶然,而理想总在彼岸,因此无论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是身处异乡。寻找归宿的终有一死者身处异乡,直至踏上永恒而崎岖的归途。正如散文大家周国平所说: “总括起来,‘记住回家的路’就是: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记住从世界回到上帝的路。人当然不能总活在社会和世界中,但是,时时记起回家的路,便可以保持清醒,不在社会的纷争和世界的喧闹中沉沦。’”

看了几遍似乎明白这个回答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我总觉得“理想总在彼岸”是理想主义者的矫情,周国平那句“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却是在理。想起同学纠结于选择与选择之中问我建议的时候,我总是毫不犹豫的说“选择你喜欢的那个,我不知道是哪个,但你自己一定知道”。

其实当一个人纠结于选择之中,情况再各异,难以抉择的原因也就那么几个,而既然难以抉择便也说明每个选择各有利弊,并且这些优劣好坏在你心里的分量相当,因此最重要的不是你选择了什么,而是你做了决定之后怎么做。而我说“选择你喜欢的那个”是因为我相信“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是每个人一生的必经之路,不管这条路多漫长,走过之后一定会感谢自己当年“择己所爱”的勇气。

理想与现实通常隔着一片汪洋大海,或许这片海洋的名称叫“生活”,如果没有沟通两者的桥梁(捷径),至少可以寻一辆摇摇晃晃的小舟(探寻),不管能否到达彼岸,愿一路上美好的如约而至,担心的虚惊一场,遗憾的失而复得。

或许是家,或许是广袤土地上的某个地方,又或许只是回到自我,总有个地方让你心安。大地上的异乡者,不论从何处流浪到何处,从哪条路走到哪条路,此心安处是吾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