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人际关系的七个抽屉
虽然不是心理咨询方向的研究生,但本科到现在也算和心理咨询有过几个回合的过招,人际关系是经常被提及的话题,包括平时同学找我聊烦恼也经常与此相关。很多人在人际方面都有所困扰,包括和父母、朋友到恋人等等,所以我决定写写这方面的东西。
简单介绍下“整理人际关系的七个抽屉”吧。我觉得这个“人际收纳法”还是很简单实用的,这里的七个抽屉其实是人际关系的七个层次:
- 无关层次
- 公关层次
- 一般朋友
- 亲密朋友
- 家庭层次
- 爱情层次
- 隐私层次
这世上大多数的人和我们都属于无关层次,仅在工作场合交涉的大概都属于公关层次,包括你的面试官、上下级、生意伙伴等等,在工作以外的日常生活中打交道最多的应该就是后面几次层次了。
面对不同层次的人你能说的话,该有的表现都不一样。有些人际关系上的烦恼就是“层次错乱”引起的。你觉得你们属于亲密朋友层次,但对方把你放在一般朋友层次;你希望你们能到达爱情层次,但一直都只能是一般朋友层次;能够到隐私层次的人又更少了。
如果能做好层次定位,知道自己与不同的人之间各属于哪个层次,对不同人应该有什么样的期望,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也许在人际关系中可以处得更坦然更舒心吧。
我把这七个层次称为七个抽屉,因为这样很形象,你可以把每个抽屉整理一下,放入不同的期待,也放入相应合适的相处模式,这样应该就不会一团乱糟糟了。当然每个人属于哪个层次并非一成不变的,但我相信你能觉察出层次之间的流动。
有些情侣间的矛盾就是分不清爱情层次和隐私层次引起的,因为这两个层次靠得最近,也最容易杂糅一起。可是,人是无法赤身裸体行走世间的,带着一点自己的小秘密是何其自然?
或者说,我更愿意把隐私层次理解为人与自己的关系,处理好与自身的关系也许是一个人终其一生的追求。在这季奇葩说中辩题为“时保联是不是一种暴政“的那期,姜思达有句话惊艳了全场:“我们时刻保持联系最大的危害是我们难以时刻和自己保持联系。”
梁漱溟也曾说:“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项是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可见,处理好与自我关系的重要性与特殊性,这也是隐私层次与其他层次的本质区别吧。
先写到这,在人际关系、与自我的关系等问题上我也是个探索者,如果有什么经验与感悟再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