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情与人际的讨论

整理些平时同学和我讨论的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就是种观点的交流。

【第一篇】近一个月感情相关问题的讨论

同学:怎么理解在宿舍楼下亲昵与惜别的 lovers 才能不吐槽他们?

我:把他们看作荷尔蒙作用下一种自然而然的反应,就像人困了想睡觉饿了想吃饭一样的本能,而非有意“虐狗”,就会觉得这样的现象很正常,也就不会想吐槽他们了。

同学:为什么有人就是喜欢秀恩爱呢?

我:因为他们幸福满溢啊,心都装不下了,只好溢出到朋友圈。

同学:那不秀的是不够幸福?

我:那可不是,他们可能也是幸福满溢,只是方式不一样。例,这溢出的幸福可能变成其他力量,比如面对学习与工作中的困难与压力时能够面带微笑地逆流而上。

同学:世上真的存在对的人和永恒的爱吗?

我:我不能确定,但选择相信,因为相信会比较幸福。

同学:你说是志同道合的人好,还是情投意合的人好,还是臭气相投的人好?

我:和志同道合的人情投意合,再和情投意合的人臭气相投。

同学A:人与人的关系,在我看来若是总是主动就输了,就不平等了。

我:主动不主动各怎么样很难说,如果在乎就主动吧,没什么输和赢的,如果主动还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既然不适合该放下就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同学B:主动才拥有掌控感,傻啊。

我:永远的单方主动,累啊。

(总结一句:朋友也好恋人也好,一段平衡的关系不可能永远的单方面主动,但刚开始单方主动很正常,想想一开始就达到平衡态那两人得有怎么样的默契啊。)

【第二篇】学心理学以来包括做咨询或是同学找我“解愁”时常见的三个人际问题以及我给出的梳理问题思路

问题 Ⅰ: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忍不住想表现出别人喜欢的样子。

梳理思路:

  1. 首先要划清界限,别人怎么看你是别人的事,你控制不了。就像1000个读者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人并非被动的接受外界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意愿去理解外界的人和事。想要控制别人的想法,其实是无能为力的啊。
  2. 你想要表现出的别人喜欢的样子只是你认为的别人喜欢的样子,你怎么确定这是不是对的呢?
  3. 每个人喜欢的类型不可能都一样,难不成还要投其所好,在不同人面前表现不一样的样子吗?想一想都觉心累得无法呼吸了。
  4. 你真实的样子才能给你带来真实的朋友。

问题 Ⅱ:说了一句话或做了一件事后反复琢磨,怕别人因此对自己有不好的印象。

梳理思路:

  1. 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的对自己进行印象管理,所以我们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人就会更多地表现出相应的样子。在说了什么话或做了什么事之后觉得不合理,可能因为这样的言行举动不符合你想留给别人的印象,进而产生“印象管理失败”的不安与紧张,这很正常。
  2. 但别人真的会因此对自己有不好的印象吗?回想一下,可能你所琢磨的词句、举动都是些小细节。因为你是你自己生活的中心你才能记得和自己相关的一些小事情,别人有自己的一堆事情要忙,可能压根就不记得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就算记得应该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琢磨。
  3. 举个例子,小明精心编织了一条朋友朋愉快的发送出去,小红在下面点了个赞。一个月后他们偶人碰面,小明讲起那条朋友圈的内容,小红像第一次听到一样。
    小明一脸懵逼:“啊?我不是有在朋友圈讲过吗?你好像还点赞了。”
    小红(版本一):“哦,我打开朋友圈时会给每条都点赞,但不一定看,呃…”
    小红(版本二):“你这么一说我好像有印象,只是记不清了。”
  4. 这个例子不是莫须有的,是我根据生活经验总结的。总之,记得没有人是颗恒星,周围的人也不是行星,正常情况下都不会有谁绕着谁团团转的。

问题 Ⅲ:想证明自己,不喜欢被别人看轻与忽视。

梳理思路:

  1. 证明自己是件极其无聊的事情。一方面,如果你确实有实力,无需刻意证明,做好你的事,别人自然会看到,至少总有人会看到。另一方面,如果你没有那么有实力,想证明自己其实是种心虚的表现,不如用想证明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去提升自已。
  2. 有时同学夸我有哪些好的时候,我反而会颇为失望地说那是和我认识久了、对我比较了解后才能发现的,他们说的这些长处是不能“爆发”的。但反过来,说不定我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同样也是短期不能发现的,那是不是该庆幸了?说到底,人的一些优劣势,不管是能力方面还是性格方面都和“日久见人心”一样,不是自己证明自己,而是留给时间来说话。

关于这三个人际问题的总结:千言万语一句话,你怎么做是你的事,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做好自己的事,别人怎么理解要看他们的大脑怎么加工了,划清界限,毕竟我们无法承包另一颗大脑,不是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