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深处·两本书也是两部同名电影
一句话:
似乎每个人都带着或大或小的伤与或多或少的孤独生活着。
几段啰嗦:
活着总是希望既能满足他人的期待,又能拥有内心的自由去追求自己的所愿所爱、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可是两者常常冲突。很多人跟我们说要“follow your heart”,可是弃外面的声音于不顾会让我们带上些许不安。踌躇犹豫徘徊忐忑彷徨,究竟如何才能带着发自内心的快乐去生活?
禅宗这样来形容人生的三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天真的小孩是在第一层的,世界在他们眼中就是他们看到的样子,他们想哭就哭,想笑想笑,没有更多的矛盾与挣扎。
而最令人痛苦的是第二层境界。这个时候的人知道这个世界并非非黑即白,充满了矛盾与不确定,各种声音在脑海中争执不下,我们试图去分析问题也想解决悬着的问题,但最后剩下的往往是无能为力的迷茫。
对于二十几岁的我们,常常要站在人生的岔道路口去抉择,也许十年内就要面对学业、事业、爱情、婚姻等等方面的变化。面对选择与未知,我们常常会有“我究竟该如何是好”的疑问。
隐隐约约觉得似乎每个人都会有个或大或小的梦想,至少有些想做的事,可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像是在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就这么平平稳稳行驶下去,即使抱有缺憾,至少不出差错,而冒然改变,则不知道是否会有脱离轨道的危险。小的时候一直到高中都可以谈梦想,可是到了现在这个年龄,似乎可以沿着列车行驶的轨道窥见未来的轮廓,而看着被谈多了的梦想,有时竟怀疑现在还谈梦想究竟是一种矫情还是一种奢侈。
即使生活有时不尽如人意,但我们还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还一直在探索与追求,探索着成为更好的自己,追求着过上更好的生活。即使一手带着犹疑与缺憾,另一手还带着抚慰的力量,一路前行。
不知道我们能否到达第三境界,如果可以,又会在什么时候?那时候面对嘈杂与光怪陆离的一切,该不再大喜大悲亦无患得患失,而是取之以平和与坦荡吧。
虽然没有哪本书可以立竿见影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但关于以上提到的种种,有些书确实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与启发。记录下两本书,刚好这两本书都翻拍成同名电影,所以也是两部电影。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丹•米尔曼(Dan Millman)
简介: 这是本半自传体性质的小说,主人公是优秀的大学体操运动员,颜值很高,学习成绩也好,但他常常睡不踏实,半夜惊醒。一次半夜醒来,他到一个24小时营业的加油站买零食,遇到了一个怪老头,说话充满哲理,行事作风神秘而诡异,于是他称呼老头为“苏格拉底”,故事由此展开……
这本书的形象设定很经典,里面的主人公是迷惘的年轻心灵的代表,老人则是开悟与智慧的代表。虽然是美国人写的书,但书中展现的是东方的哲学理念。虽然情节设定有点玄乎,部分情节进展缓慢,有些道理我们都懂,但作者关于“心智”“情绪”“专注力”“当下”等内容深入浅出的探讨还是值得看看的。
摘录几句书中语录:
光有知识还不够,知识没有心。再多的知识也不能滋养或支撑你的心灵,它永远也无法带给你终极的幸福或平静。生命所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而已,还得有热烈的感情感觉和源源>不绝持续不断的能量。生命必须采取正确的行动,才能让知识活过来。
“苏格拉底,除了培养幽默感以外,我还可以怎样做,好遏阻我的思绪和心智? ”
“首先,你得先明白自己的思绪来自何方,是怎么起头的。举个例子,你现在感冒了,生理症状告诉你,你的身体需要恢复平衡,需要阳光和清新的空气,还有简单的食物。同>理,充满紧张压力的思绪反映出,你和现实发生了冲突,当心智抗拒现实时,紧张压力就产生了。”你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得有多好。
想想你不知不觉流逝的生命,有一天你会发觉,死亡与你想的不同,人生也与你想像的不同。死亡也好,人生也好,都可能很奇妙,充满着变化;但是,倘若你不醒过来,两者>都可能令人失望。
电影(又叫《和平战士》)的最后一段台词:
Where are you? 你在哪里?
Here. 此地。
What time is it? 几点了?
Now. 此时。
What are you? 你是谁?
This moment. 此刻。
◎《当尼采哭泣》欧文·亚隆(Irvin Yalom)
简介:这是一本心理推理小说,基本上演绎了心理咨询的诞生过程。尼采、布雷尔和弗洛伊德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亚隆基于部分史实将尼采与布雷尔虚构连结成病人与医生。他们一个是存在主义大哲学家,一个是十九世纪末欧洲最负盛名的医生(弗洛伊德的导师),他们之间的对话特别精彩,究竟谁是病人谁是医生,究竟是谁治疗谁?本书涉及的主题特别丰富,讨论了友谊、婚姻、情欲、孤独、死亡、中年危机等等话题,情节跌宕起伏,逻辑推理严密,不是大师级人物写不出这样的小说。
我是大一看了《当尼采哭泣》这部电影,表示看不懂,后来学了心理学,看了这本书,对亚隆无比佩服,重新看了下当时没看懂的这部电影,发现拍成电影后书中的很多内容都丢失了,所以建议先看书再看电影。不过虽然是小说,但心理学和哲学色彩浓厚,不像畅销书和通俗小说那么容易读,可能有些人会在中途想放弃,但我相信读完会有读完的价值。
分享几句书中语录:
一个人一定要学会从远处观看自己。
我痛恨某些人夺走了我的独处却不曾提供我陪伴。
活着的时候就去追求人生,如果人在实现了他的生命之后死去,死亡就丧失了它的可怕。
要完全与另一个人发生关联,人必须先跟自己发生关联。如果我们不能拥抱我们自身的孤独,我们只是利用他人作为对抗孤立的一面挡箭牌而已。只有当人活得像一只老鹰——不需要任何观众——才可能爱慕地转向另一个人;只有在那个时候,一个人才能够去关心另一个存在的增长。
生活愉快的关键,在于先去选择必要的东西,然后去热爱所选择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