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决定时纠结,做完决定后悔」

端午小假期和猪仔约好坐同一辆动车回家,虽然从不同城市出发,但可以同时到达。在动车上百无聊赖的时候收到他的微信,说“睡过头迟到了几分钟,改签只剩最后一班,到站有点晚,正考虑要不要回来”,虽然有点想隔空批评下他的贪睡误事,但还是心平气和地跟他说改签回来和我玩。过了会儿他又说“忽然得知两天后有门考试,回不来了。”改签变成了退票,他乖乖回校。有点无奈,但原以为的“贪睡误事”竟帮了他,不至于隔天又得匆匆回校。这个过程伴随着群聊,原先我们都是吐槽他的,后来说他也算幸运,群里蹦出这句话“哈哈哈哈哈哈,这可能就是人生。”

—— 序曲

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纠结是高考填志愿,在这之前我没有经历过什么让我纠结的大决定。那时纠结的程度是一直到志愿填报截止的前两小时把第一志愿的厦大改为南大。大一时候环院的学长学姐还跟我说“你要是真到厦大读会计了应该会比在南大学环科好就业。”

大二的时候我转专业到心理系,需要补修大一没上的几门课。有门补修的课与大二的核心课冲突,我跟老师说明情况,只来上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老师同意了,只要我按时交论文并参加期末考试就给我学分,并问了我原先的专业。“环境科学。”“你怎么会想到转心理学,这不是弃明投暗吗?”

想到这些挺有意思,难道我一直在做错误的决定吗?如果厦大会计真的比南大环科好就业,而从环境科学到心理学又是弃明投暗,然后我又读了心理学的研,简直在黑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难以回头。大二大三的时候我经常被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转专业你会后悔吗?”

我大二结束时写过文章回答这个问题,我现在的回答还和三年前一样。我没有想重新回答,只是想把关于选择与纠结的种种重新整理。

选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是考研还是工作、告白被拒是放弃还是再坚持一次……来问我这些问题的人都是相当纠结的,无奈我虽为心理系学生却也无法给出“何为正确选择”的答案。若是这些决定真有正误,我们又何须纠结?

解答不了“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那我就退而求其次,想想为什么我们会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陷入纠结难以自拔。归根究底大概是这两条原因吧:

  1. 坚信这些选择很重要,一旦做出决定就会影响往后的人生,所以得慎重再慎重。
  2. 人性的弱点 “贪心”,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舍得丢弃,而选择的本质就是舍与取。

要解决纠结的难题还得回到此根源上来。

这是一张从微博上保存下来的图片

这段话表明的就是选择的重要性,每个决定都可能改变往后的人生。《罗拉快跑》和《蝴蝶效应》这两部电影说的都是这个,除此之外这两部电影还表达了选择的不确定性,做决定的那一刻我们都无法预知这个决定会带给我们什么,而且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情况都是命数之复杂,非人力可控之,否则为什么古人要“敬畏天地神佛”,要说“尽人事,听天命”。

在岔道口处,我们往往高估了自己对一条道路的控制性,以为自己做了选择就会在选择的路上按照自己的设想走下去,确切的说是按照做决定的那一刻的设想走下去。可是别忘了外界环境是流动的,人本身也不是静止的,周围环境会变,你的想法可能也会变。所以,我们是不是高估了决定的重要性?况且对抉择的当下而言,会纠结于两个选择,是否也表明这两个选择在你的权衡中旗鼓相当,那选择哪个又有何差别呢?

这个就是我在纠结时刻会反省的第一个问题——“是否高估了选择的重要性与可控性”。

而第二个问题就是舍与取的问题了——“我到底更看重什么”。

生活永远不可能那么完美,学会舍弃部分东西将会轻松很多。克服人“贪”的本性是对人性的逆流而上,但它给予你的好处远不止克服选择时的纠结与茫然这么简单。

讲完如何面对做决定时的纠结,再来说说做完决定的心态吧。

想起三年前的文章有这样一段对话:

小蕾问我:“转了专业有后悔过吗?”
我说:“对我们所做的决定不应该再去想太多。想了太多会给自己多惹是非。”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米兰·昆德拉写道“人只能活一回,我们无法验证决定的对错,因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只能做一个决定。上天不会赋予我们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生命以供比较不同的决定。”

生活就是这样一条单行线,我们踏上了这条路,就不会知道另一条路会是怎样风景。人的一生也没有平行的对比,永远不会知道另一条路是否会比现在的好。也许更糟糕呢?关于另一条路的一切都是种想象,想象罢了。我们之所以会做这么个决定,在当时肯定会有它充足的理由,正面对的选择本身并无对错。当时空变换,我们再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评价过去的对错。正如席慕容说的“每条走过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走的理由。每条要走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

还有,就像手机系统和各种 APP 时常需要更新一样,一个产品设计出来的时候一切才刚刚开始,需要在使用中不断更新迭代,选择也是如此,并非一劳永逸的事,你要在今后的道路上进行修修补补,这是自然而然的事,而非你做了错误的决定。

记得心理咨询课上老师说“如果让你重新选专业,你还选择现在的专业,那你的幸福感应该很高;如果你迫切想换个专业,说明你幸福感没那么高”。
一个无悔于自己的每个决定的人定能在人生路上走得坚定从容,也能从这份坚定从容中获得满满的幸福感。这听起来似乎很难做到,但或许“择你所爱,爱你所择”不过在你的一念之间。

入了心理学的坑,本科不够再续三年研,我也不管这是不是越走越远的黑暗道路了,反正我把它当成了我的康庄大道。三年前我还发过一条微博鼓励自己:“你不必寻找哪一条路是最好的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路,它就会是一条最好的路。”

回想序曲提到的小事,“错过”有时才叫“刚刚好”呢,这也是生活美妙的地方吧。

——尾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