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迷茫:重要的与喜欢的

大学的一个同学跟我说过这样一段话,至今仍觉得很温暖的一段话:
“你找工作的时候不一定要到 BAT、500 强这样的名企,可能在大部分人看来,带上名企光环是证明个人能力的最好方式,但是在我这里,不论你以后找了什么工作,在哪里工作,我都觉得你各方面都很好,不需要名校与名企的光环,我依然会欣赏你、喜欢你,所以我希望你能够抛开这方面顾虑,到你喜欢的地方,找一份你喜欢的工作,过你想要的生活。”

这段话很暖,但留给我的问题是“你喜欢什么工作,想要过怎样的生活”,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回答不好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做的很多事情其实都和喜欢无关。

大学以前,学什么学科,什么时间上什么课都安排好了,我们的任务就是学好这些课,考试考个好成绩,初中的目标是中考,高中的目标是高考,反正就一条路,好好走准没错。到了大学,不像初高中有个单一目标了,毕业之际,要面临的是出国/就业/读研/考公/大城市奋斗/回家发展等一系列选择,以前你无需关心自己喜欢什么,比如学好数学和喜不喜欢数学没有关系,因为数学很重要,重要就是充分条件了。

想到大学实习时有个同事想把好友的儿子介绍给我,还跟我说对方年龄和我差不多,有房了,按普通上班族的情况算,无需再花个二三十年还房贷的。那时我本科都还没毕业,还有3年研究生要读,对房子没有概念,还奇怪着同事都不先问我一句“喜欢什么样的人”就提房子了。现在我离找工作只剩1年,考虑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的时候清楚了留在大城市生活的大学生买房的压力,也明白了那位同事为什么先提房子,因为“重要的”通常排在“喜欢的”前面。

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人生的前 20 年重心都在“重要的(课程)”上,大三大四的时候才为不知道自己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无比迷茫。

记得大四那年有人跟我说“我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活得很没劲,我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要是我知道我想要什么,会好很多”。那时我还发了条微博说“自己想要什么不是坐着想着然后像灯泡亮了一样‘啵’的一声就有了答案,而是在每日的生活积累中慢慢清晰的,与其纠结于这个问题茫茫然不知所为,不如多看些书,多接触些人,多尝试些事。”

大三大四的两年我就是这样尝试着打破迷茫状态的,那两年我每周读一本书,到互联网公司、500 强外企和创业公司实习,尝试不同性质公司的不同岗位,还和我们老师一起策划一门 MOOC 公开课,找资料写台本,零距离了解完成一门独立的课的前前后后。

过了很充实的两年,但不意味能完全解决迷茫的难题,因为很多选择都不是单一驱力的,用心理学术语讲就是“趋避冲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指同一目标让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换句话说,这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比如,在大城市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教育医疗条件(吸引力),但要解决户口和住房问题(排斥力);在高校做行政工作,朝九晚五不加班(吸引力),但工资低(排斥力)。如果同时存在两个或多个目标(选择),并且这些目标各有所长有所短,使人左顾右盼,难以抉择,就形成多重趋避冲突。

如果你清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面对趋避冲突仍然可以给“趋”与“避”的力量不同的权重,而从做出选择。但有些时候,趋避冲突又是一场“重要的”与“喜欢的”较量,比如喜欢朝九晚五的生活,但为了更好的收入要选择高压高强度的工作。

迷茫大抵上就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与“不知道在喜欢的与重要的之间如何抉择”,前者就像上文提到的可以在生活经验的积累中清晰,后者才是关键。大四实习时有次主管请我吃饭,她跟我说“其实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是不一定关注这点,如果你知道自己喜欢怎样的生活,也不一样要在事业上有多成功。”

迷茫的状态很讨厌,但并不可怕,在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时候就多去探索,去尝试,也可以先选择“重要的”,但我相信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相信选择“喜欢的”会是最后的自我回归。

大学毕业一年多,我看到几个喜欢学术无奈考研失利的同学工作一年后纷纷回归学校,看到几个在北京上海工作的同学回家工作,当然也有留下的,也看到有去年直博的同学准备转硕的。我相信这一年多的时间大家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时间在走,我们也没停下,这就足够。

有时想想会觉得“长大很疼”,要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突,要接受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和自己想象的期待的不一样,还要考虑从不考虑的所谓现实。不过想想我们还是很幸运的,因为一路上总会有人陪伴。

电影《美国往事》里有句这样一句台词: “当我对所有的事情都厌倦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生活着,存在着,我就愿意忍受一切,你的存在对我很重要。”

当我陷入阶段性迷茫的时候,我也会想同学对我说的那段话:“不论你以后找了什么工作,在哪里工作,我都觉得你各方面都很好,不需要名校与名企的光环,我依然会欣赏你、喜欢你,所以我希望你能够抛开这方面顾虑,到你喜欢的地方,找一份你喜欢的工作,过你想要的生活。”

一位鹅厂员工在讲“名企光环”时写道:“当有一天,你不需要任何虚无的东西来撑门面,别人不知道你在哪儿,不知道你是谁,都会忍不住由衷的夸道‘哇,这个人好棒’,你就会明白,发自内心的欣慰和快乐是什么。”

愿你迷茫时有人给予勇气与陪伴,
愿你拥有发自内心的快乐,
愿你喜欢自己的生活,
愿你自由。

陈绮贞生日时写的一块“小黑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