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频率是 52 Hz
昨天晚上一群人玩金牌大探案玩到 11 点,扮演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很过瘾,尤其是还能被怀疑有用钢笔杀人的技能。早上起来时,室友都还没醒,我开着台灯收拾东西,宿舍是昏暗安静的样子,想想还要自己坐 5 个多小时的高铁,这一觉前后的对比刚好可以完成以前这段对话:
同学:什么时候写写孤独呢?
我:孤独我不会写…
对曰:结合自己的经历随便写写
我:随便写写…
(一)孤独:未被触及的部分
想起上学期期末和爽姐学术懈怠浪得飞起的日子,遗憾这些学期都有各种忙,没怎么一起玩,回家前跑到实验室找她,两人以忧心学术开场,以欢快闲聊结束。
我问了她一连串无厘头的问题:
“我有少女心吗?”“有啊”
“我的性格外向还是内向?”“中间便外”(也有人说中间偏内的)
“我偏感性还是理性?”“感性吧”(也有人说理性的)
“你觉得我会喜欢哪种类型的男生?”
“你觉得哪种类型的男生会喜欢我这样的女生?”
……
对话结束我们两都大笑,我问的问题当然不是要答案,答案我自己心里有,闲来无事对照下其他人的回答,深刻感受下不同人所见之不同。
想起几年前拒绝 xxx 同学的时候,我的很多同学都跟我说“要是我是你,遇到这样的人早就接受了”,我心里想着这是你们设想自己遇到这种情况的做法,不是站在我的立场思考的,如果你们是我,就会做和我一样的选择了。前两天我和几个室友还对某同学说“雅诗兰黛(代号)这么好的人你怎么就不考虑”,忽然觉得我成了几年前我的那些同学。
自己和他人、旁观者和当事人看待同样的人事物就如同为同一片风景拍照,每个人的取景构图都有所不同,拍出来的照片也都不一样。人与人之间会有同感和共鸣,但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境遇与感受,总会有些东西是身临其境和感同身受也无法触及的,也许就是所谓孤独吧,或者说:那些说不出口的话,那些找不到合适语言的话,那些不知道找谁说的话,还有那些即使说了也不一定能被理解的话,都是所谓孤独。
(二)孤独:室友说你根本没有真正体会过
……
写下这个标题,我去倒了杯水,回来的时候旁边的妹子问:“我到福建,你呢?”发现我们终点站一样,后来就聊了一路,一直到站,没写完的孤独又被瓦解了。回到家发现接不下去。妹子是羊毛毡达人,还送我一个萌萌哒的 DIY 小蓝鲸戒指。
想起陈绮贞在一次演唱会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脚踩在社会上,一脚踩在自己的孤独,没有人能够过着完全封闭的日子,也没有人能够逃避自己的孤独。
再回想室友对我的分析,忽然不知道“何为孤独”。
这个话题我是写不了了,直接荐书,蒋勋的《独孤六讲》,高中的时候看过两遍,写得挺好的。
还有一首歌调调听着很神秘,犹如孤独…
在 1989 年科学家发现一头鲸,她的频率是 52 Hz,而正常鲸的频率只有 15~25 Hz,她的声音不被同伴听到,一直独自生活。
The verse 为这头鲸写了这首歌《52 HZ》
因为我爱 因为我活着
因为孤独 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