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喜欢与爱情
寒假在家看完《心理咨询师》这本二级心理咨询师备考书,感觉把大学学过的基础知识都复习了一遍。现在把书中关于喜欢和爱情的理论整理出来分享给公众号的朋友们,觉得大家应该对心理学“如何区分喜欢与爱情”感到好奇的。
不管是喜欢还是爱情,本质上都是一种人际吸引。实际上人际吸引有三个层次,按吸引的程度可以分为亲和、喜欢和爱情。
亲和是最低层次的人际吸引,指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简单的说就是合群。
喜欢是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在实际生活中这两种人际吸引形式很容易混淆。社会心理学家鲁宾(Z.Rubin)对两者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爱情不是喜欢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情感。所以“我喜欢他/她,但不爱他/她”,“我爱他/她,但不喜欢他/她”都是合情合理的(插播一句:我觉得前者容易理解,后者实在有点不好理解)。
社会心理学者们已经给大家作了总结,往下看↓
爱情与喜欢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依恋。卷入爱情的双方在感到孤独时,会强烈地想让对方来陪伴和安慰,而喜欢的双方不会有同样的表现。
- 利他。恋爱中的人之间会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对方有不足时,也会表现高度的宽容。即使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人,在恋爱中也会表现出某种理解、宽容、关怀和无私。
- 亲密。恋爱的双方,不仅对对方有高度的情感依赖,而且会有身体接触的需求。性是爱情的基础,是爱情的核心成分。
如果你嫌三点太多记不住,那就参考这句话: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衡量一个人对异性有无爱情、强度如何,可以通过“是否发自内心,帮助所爱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这个指标来判断。
但爱情的发展通常有个过程。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与他/她处在哪个阶段,
或是不知道下一步如何发展,继续看↓
爱情发展的四个阶段:
- 取样与评估。这个妹子/汉子怎么样?如果交往的话收益与成本相互抵消后还有盈余吗?值不值得成为追求目标?(插播一句: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真的有这么理性吗?)
- 互惠。双方尽可能交换利益,比如一起聊天,互赠礼品,共同讨论有兴趣的话题等,双方互惠,两个人亲密感随之加强,但界限还比较清楚,不会涉及相对隐私的领域。
- 承诺。双方认为从对方得到的收益(插播一句:为什么我怎么看都觉得收益这词怪怪的,但意会下好像也对)大于从其他异性那里得到的,停止与其他异性的交往,关系相对固定,开始一对一频繁交往。
- 制度化。当亲密感增强到一定程度,双方都觉得离不开对方,又担心对方离开自己,希望能通过契约形式将双方关系制度化,如订婚、办理结婚手续等。契约使双方的关系具有排他性,要求彼此忠诚。
关于爱情最著名的理论估计是斯滕伯格(R.Sternberg)的“爱情三角形理论”了。斯滕伯格认为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如图:

根据这个理论,爱情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爱情的类型 | 亲密 | 激情 | 承诺 |
---|---|---|---|
无爱 | - | - | - |
喜欢 | + | - | - |
迷恋 | - | + | - |
空洞爱 | - | - | + |
浪漫爱 | + | + | - |
伙伴爱 | + | - | + |
愚蠢爱 | - | + | + |
完美爱情 | + | + | + |
总之,爱情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情感现象。所以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爱情都是永不腐朽的主题。但我们还是先回归简单点的喜欢与更普遍的人际吸引吧。
为什么我就喜欢其中几个?参考以下↓
影响人际吸引/喜欢的几个因素:
1. 熟悉与邻近
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熟悉和邻近两者均与人们之间的交往频率有关,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过低与过高的交往频率都不会使彼此喜欢的程度提高。
(插播一句:所以!遇到喜欢的人要主动联系!但要把握好倒 U 曲线的最高点,孔老夫子早就说了过犹不及..)
2. 相似与互补
人们往往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相似性主要包括:
- 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
- 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相似
- 社会背景、地位的相似
- 年龄、经验的相似
实际的相似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双方感知到的相似性。(插播一句:毕竟人的感知和实际也不是完全吻合的)
当双方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互补时,彼此的喜欢也会增加。以下三种互补关系会增加吸引和喜欢:
- 需要的互补
- 社会角色的互补
- 人格某些特征的互补,如内向与外向
3. 外貌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虽说不能以貌取人,但毕竟是看脸的时代。
(插播一句:所以,长得好看还是重要的啊,打完这句有点 heartbreaking..)
4. 才能
才能一般会增加个体的吸引力,但如果这种才能对别人构成社会比较的压力,让人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和失败,这时才能就不会对吸引力有帮助了研究发现有才能的人犯一些“小错误”,有时会更有魅力。
(插播一句:就问你们喜不喜欢别人家的孩子。其实我还是很希望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只要他们不嫌弃我不优秀,哈哈)
5. 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是影响喜欢的最稳定因素之一。美国学者安德森(N.Anderson)研究发现受欢迎程度最高的 6 个人格品质依次为: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最不受欢迎的人格品质是:说谎。总之就是,真诚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
最积极的品质 | 中间品质 | 最消极的品质 |
---|---|---|
真诚 | 固执 | 古怪 |
诚实 | 刻板 | 不友好 |
理解 | 大胆 | 敌意 |
忠诚 | 谨慎 | 饶舌 |
真实 | 易激动 | 自私 |
可信 | 文静 | 粗鲁 |
智慧 | 冲动 | 自负 |
可信赖 | 好斗 | 贪婪 |
有思想 | 腼腆 | 不真诚 |
体贴 | 易动情 | 不善良 |
热情 | 羞怯 | 不可信 |
善良 | 天真 | 恶毒 |
友好 | 不明朗 | 虚假 |
快乐 | 好动 | 令人讨厌 |
不自私 | 空想 | 不老实 |
幽默 | 追求物质 | 冷酷 |
负责 | 反叛 | 邪恶 |
开朗 | 孤独 | 装假 |
信任 | 依赖别人 | 说谎 |
每一列从上到下,喜欢程度递减。
不知道怎么做合适,怎么算合适,
我总结几点供参考,没用勿怪,微笑脸.jpg
- 相似原理很重要。大量的社会研究证明相似性是人际吸引最重要的因素,这种相似性存在于很多维度,年龄、兴趣、价值观、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人格特质等等。
- 互补其实是相似性的特殊形式。主要是双方的需要、社会角色及某些人格特征三方面的互补。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能求同存异真的是极好的!
- 要真诚!务必要真诚!我觉得真诚很好啊,比如,说谎还要记住说过的谎多累啊,要记的东西那么多,就不要浪费记忆资源了。
- 要主动更要自我提高。私以为遇到喜欢的人要克服羞怯主动勾搭,但如果对方回应冷漠,自己要冷静。死缠烂打什么的是小孩子的方式吧。不如用这些时间自我提高。建立在互相欣赏之上的互相喜欢比“花样追”“毅力追”的在一起踏实多了。
- 如果你长得好看,以上都可以忽略。(开玩笑的,我打字打得那么辛苦,颜值高也给个面子好吗..)天生颜值高的很幸运,如果没那么幸运,至少打理好自己,比如干净整洁不邋遢,体态举止有风度,哈哈,我胡乱说的。
【真是一篇非常“认真”的整理啊,祝在一起的都甜蜜,想脱单的都有好对象,不想脱单的不被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