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远书单vs近半年读书单

久远书单vs近半年读书单

“他曾经为她描述过水仙花,也写过小雏菊与山芙蓉,这算不算送过花?

如果每个字算一朵花,他送给她的算不算一整个春天的量?”

“‘爱情,是我在这世上唯一懂得的事情。’ 我怎么看都觉得苏格拉底这句话还没讲完,想了想,往下应该再添七个字:只是常常看错人。”

偶然在豆瓣看到简媜出了新书《我为你洒下月光》。高中以后再没读过简媜,不过看着书中的几句书摘,便足以唤起对她文字的印象:自由不受拘束,措辞极富创意,细腻又有灵气。

高中时候学校附近就有书店,我家对面也有书店。有时“偷得浮生半日闲”去逛逛,那时会因为书中让人“耳目一新”的一个句段,或者只是一个撩人的书名、一个合眼缘的封面买下一本书。我就是这样认识的简媜。

她的书连名字都好温柔:
《水问》
《女儿红》
《微晕的树林》
《胭脂盆地》
《我为你洒下月光》
……

简媜说:“认识你愈久,愈觉得你是我人生行路中一处清喜的水泽。”倘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此,又何须感慨 “人生若只如初见 ”。

也许是高中有做不完的数理化题,需要看点至情至性的文字来平衡,所以那时看散文看诗词,简媜就是我那时常读的作家之一,而大学以后却久久未再拿起。

“才说要睡,便睡不着;才说要忘,便忘不得。”在《午后列车上的独白》开篇我用了吕坤《呻吟语》中的这句话,同样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到自己在看《菜根谭》。
初上大学时想起高中背过的《幽梦影》中的几个句子,觉得很有意思,就借了这本书来看。渐渐地喜欢上明清文人的这类笔记小品。

这些书可以说是古人的鸡汤,但熬得很耐尝,连书名都颇有意境:
《呻吟语》(明·吕坤)
《小窗幽记》(明·陈继儒)
《菜根谭》(明·洪应明)
《围炉夜话》(清·王永彬)
《幽梦影》(清··张潮)
……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高中背得烂熟的这句话就出自《幽梦影》。距离我看初上大学看这些文人雅士的笔记已过去近六年。现在或是以后再重看这些书,该有很多新感悟吧。

就如年轻的时候总会有一腔少年意气想为一切挣得个圆满,待到年岁渐长,阅历渐多的时候,也许越能体会“雪之妙在能积,云之妙在不留,月之妙在有圆有缺”(朱锡绶《幽梦续影》)。

这么说来,我该在闲暇时重新翻阅这些书,这样一些极富韵味的文字能让人:以更有趣的视角去看山川云月,草木水流,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起伏得失,聚散离合。

附:近半年读书单

  •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不是所有东西都属于国王”,这对自由和繁荣如此重要。
  • 《七堂极简物理课》
    作为被文科化的理科生觉得这本书值得看看,懂不懂物理都无妨
  • 《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看论文间隙用来消遣的轻松读物
  • 《进化的智慧与决策的理性》
    用进化的视角看人类决策,好多关于决策的心理学实验啊
  • 《人类简史》
    很值得看的书,人有作为人的骄傲,也该有作为人的谦卑吧
  • 《稀缺》
    让贫穷更贫穷的是贫穷本身,其他任何形式的稀缺一样会捕获你的大脑
  • 《说谎者的扑克牌》
    华尔街的投资游戏,刘易斯是个会讲故事的人
  • 《嫌疑人x的献身》
    可能东野圭吾的小说都会让人想一口气读完
  • 《把时间当做朋友》
    为了拆书会,重新读了一遍,很适合大学生与初入职场的人的一本书
  • 《黄金时代》
    我竟然到现在才第一次读王小波的书
  •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
    红楼梦真的是一本怎么细说都说不完的书
  • 《菊与刀》
    看看这本书更能理解一些日本作品,小说也好,电影也好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就当是做产品的方法论吧
  • 《淘宝十年产品事》
    就当是做产品的案例集吧,淘宝发展过程中一些小功能背后的大思考
  • 《在你身旁 为你设计》
    企鹅家的设计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