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Dream offer 告别秋招

上周写了关于校招经历的文章,之后的笔试和面试都没再参加,进入“全面暂停秋招”状态。这周,尘埃落定,我要把没写完的部分写完。

想记下这个瞬间:
昨天晚上像往常一样抱着电脑走回宿舍,刚走出系楼一阵风吹来一股清香,做了个深呼吸,忽觉心情舒畅,我就是这么容易满足呀。想到又到周末了,同学约周日唱歌,不自觉地以只有自己听得到的音量哼着歌走回去。
路上手机动了一下,拿起来看了一眼,是校招公众号推送的“应聘反馈提醒”。这结果是喜是忧,我都已经惦记了一周,瞬间迈不开脚步,站着打开看详情。紧接着短信通知:“Hey,同学!我可以撩你一下吗?用 offer 的那种…”。啊!这不就是我认为的 dream offer 吗!?没想到我做到了。我竟然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

但是历经9月的校招波折,我上周就已经签了另一个同样很棒的 offer。我的求职目标是互联网公司产品岗,拿到的两个 offer 都是国内市值 top5 的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岗。瞬间又有点纠结,同学说那是“甜蜜的负担”。

有的事情你做之前觉得很难,做成之后会觉得不过如此;但这两个 offer 我拿到之前觉得很难,拿到后依然觉得来之不易。从网申笔试三四轮面试到 offer,每个环节都有一批人离开,我得有多幸运才能成为最后的幸运儿。

就心中的纠结向“各路神仙”求建议,也有了答案,总算可以告别秋招了。心情还是只能用复杂来形容,这种时候借文字打理再合适不过了。

你喜欢去哪——杭州回家或其他

前几天,晚饭后和爽姐一起爬宝石山,喜欢坐在山顶的石头吹吹风,俯瞰灯光点缀的西湖与杭州城。

我忽然跟爽姐说,来发泄一下吧。“怎么发泄呢?”“大喊啊~”“可是你发泄什么呢?”“校招期间的迷茫与焦虑啊,全都发泄掉。”哈哈哈。然后我们在石头上坐了好一会儿,随便聊聊天。

前天,刚回归实验室还未适应学术生活的爽姐又拉着我骑行西湖。绕了西湖一圈,从保俶路、东坡路、南山路到杨公堤,路过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锋夕照、花港观鱼、曲院风荷…都是来过好几次的地方。想起大四保研浙大后,实习公司的姐姐跟我说“觉得杭州很适合你,气质很像。”国内的城市去过的也有好些,杭州算是我比较喜欢的地方。可是明年我会离开这里吗?

上周每次说到我可能到北京,每个人都一副惊讶的样子——“北京!你要自己去北京吗?”“北京离家好远,你爸妈舍得你去吗?”“北京空气太差了,你确定要去吗?”“北方很干,你一直生活在南方可能不好适应啊。”“北京那是户口和房子都解决不了的地方啊”。大家的反应好比我要上演一场“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只到北京玩过几天,并不知道生活在这座城市会怎么样。北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其实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北京,一个北京的岗位也没投。投的上海地区,只是面试官说到总部资源多发展好,我也就同意了。这位面试官是我 9 月求职路上很想感谢的人,他给我的信任与肯定好比秋招路上洒下的星光,让我在迟疑时能捡起一点信心备战下一场。在签了录用函后,我一直在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告诉自己跳出舒适区到北京锻炼几年也很好。

心理建设也是有用的啊,不然我就不必在两个 offer 间纠结了。

那回家呢?说起来是件有意思的事。奥家跟我说“你还是别急着回来了,会被相亲的,在外面就催不到那么远。”

整个秋招期间我只参加过一次宣讲会,移动的宣讲会。因为各分公司的负责人都会来。我拿着简历到福建分公司咨询一下。发现我能投的岗位只有HR。回到泉州,在国企做个 HR,生活大概相对轻松与稳定。可是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而且是很重要的东西。

那天晚上回来我做了个梦,梦到我真的回去工作了,真的被相亲了,生活大概可用“乏善可陈”来形容。醒来后一阵恍然。不。我要到互联网公司做产品。我不急着回去。我不要被相亲。那时我觉得我会留在江浙沪。

找到自己的节奏,找到内心的平衡

秋招期间会有很多公众号推送校招消息,很方便,但另一方面,有些文章也会强化你的求职焦虑,让你觉得仿佛全世界都在收割高薪 offer,仿佛应该一头扎进校招屏蔽其他活动。

9 月中旬,cck 问我要不要回趟南京,和大家一起聚聚。我去玩了两天。回来见到我的同学通常问“到南京面试了吗?”“没有啊,纯玩。”“啊,你竟然还有心情玩。” 我到南京玩的前一天参加网易的笔试,回来的第二天参加腾讯的笔试,只是抽出中间的两天忙里偷闲。不是不在意,而是那时还没失掉生活的节奏,还能对自己该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心里有数。

9 月中上旬我只投了目标城市、目标行业的目标岗位。9 月底还没 offer 的时候才焦虑的多投了几家,但我发现投了我也没热情好好准备,慢慢领悟了——还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与其海投,不如“把力气用在正确的地方”,这样,你的生活节奏更可控,因为有方向。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待遇肯定是不一样的,有的差距还很大。通常待遇和工作强度有着亲密的关系。所以要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只有这样才不会看着别人拿着更高的薪水就心理不平衡。

怎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在《迷茫何解:重要的与喜欢的》这篇文章中我写了这段:
记得大四那年有人跟我说“我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活得很没劲,我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要是我知道我想要什么,会好很多”。那时我还发了条微博说“自己想要什么不是坐着想着然后像灯泡亮了一样‘啵’的一声就有了答案,而是在每日的生活积累中慢慢清晰的,与其纠结于这个问题茫茫然不知所为,不如多看些书,多接触些人,多尝试些事。”

我自己也是慢慢探索出来的。很多人跟我说,觉得我适合当个老师,说如果他们是我的学生一定会很喜欢我的课。我认真的考虑过。可是我没那么想读博,如果走学术之路,没有足够的学术热情,根据“套路”做研究完成发表论文的指标,估计会活得又累又枯燥。硕士毕业可以到专科学校当老师,我也考虑过,但根据师姐的经验,可能我再怎么认真备课、讲课,和学生都不在一个频道上。舍弃了老师这条路。做过好几份实习,才坚定自己想找什么工作。很多人都说求职互联网产品岗竞争太激烈,进大企太难了。我自己也很清楚。但是,太难了和不可能是两回事。

在生活中跌跌撞撞,越来越发现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节奏,找到内心的平衡是件重要的事。

最后用生日那天写在日记本上的这几句话结尾:你始终要学会矫情的归矫情,理性的归理性,以更成熟大度的方式去面对生活砺炼。如果有想去的地方就踏踏实实地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但记得,哪里都可以是一个舞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