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是一首歌
下午听了会陈绮贞的歌,发现她的歌评论区少有 999+ 的,原来听陈绮贞的人这么少。点开评论看到留言好些说喜欢陈绮贞六年八年十年的……大概也就喜欢她这么久的人还在听她的歌吧。
我也数了下,其实我并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陈绮贞的,但是大概也有十年了。最近深深感到数时间真是件残酷的事,动不动就是五年十年的,似乎每次都在赤裸裸的提醒自己离少年时光越来越远。
之前 L 同学跟我说她高中失恋的时候刚好听到刘若英的一首歌,共鸣驱使她接连听了很多首刘的歌,后来就喜欢刘若英喜欢到现在了。是不是年少时喜欢的东西很容易就会喜欢很久。
和 L 同学不一样的是我喜欢陈绮贞并没有什么契机。刚开始听是因为她的声音,干净通透。也不知道为何总觉得她的声音、她的歌很温柔,但不同于软弱,而是温柔中带着坚定、有力。就像她自己歌里唱的“有一个生活简单的人,温柔坚定”。
开学初和同学唱歌,我问他们,为什么情歌大多悲伤,他们说,人只有在悲伤的时候才会急切想找共鸣。
是的吧,共鸣让人着迷。可偏偏单薄的感情经历让我难以在苦情歌里找到共鸣,越是渲染悲伤越觉得有距离,而陈恰恰让我觉得她有把悲伤轻描淡写的能力,作为创作者自己唱着自己写的歌,有时也让我觉得像是听着一个人静静地讲述自己的心情与故事,而她的故事就像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说的“陈绮贞的歌里,有着女孩的可爱淘气,也有对生活对爱情的烦恼、对旅行对未来的期待。”
不过听了这么多年陈绮贞,可能我最喜欢的还是她那种温柔中带着坚定,安静中藏着力量的感觉吧。
顺便把去年的一条相关微博复制过来:
那天晚上掌柜问我喜欢哪个歌手。我说陈绮贞。他弹了好几首陈的歌。小雨说我的声音好听唱歌一定也好听。可是我不会唱歌。还是小雨帮忙跟着琴声唱的。
想起那段时光,不关心实习与工作,不担心学术与毕业,不考虑明天与未来,只想着今天到哪玩,哪里有好吃的,晚上唱什么歌。仿佛是读研期间的一段真空。
后来前台小峰告诉我掌柜离职了,卡卡送人了,他到重庆了。似乎一切都不一样了。人和时间和生活都在前行。
在脉脉匿名区看到一个姑娘说求职迷茫,读完研发现自己年纪也不小了,留在大城市不知道未来会在哪,回到家乡又心有不甘。评论区有人说,大城市也好,小地方也好,在哪里生活不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管在哪,一切都在前行,都要前行,一步步用心走就好。
生活像河流,一刻也不会停止,也不知道等着我们的前方会是什么,也许会流经一片麦田,也许会路过一片滩涂,也许穿过沼泽的前方有片盛开的玫瑰花园。
“跟这个世界交手的许多年来,你是否,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如果走过长长的路,能够回来说声“是的”,便也足够。
有没有想过,如果人生是一首歌,那你的会是哪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