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旅期间每日小记

毕旅期间每日小记

6.10(周日)

出发到重庆,在飞机上犯困之际迷迷糊糊瞥了一眼窗外,忽然被吸引了,夜空中繁星点点,大地上城市人家灯火明亮。天上人间,光与光在呼应。

6.11(周一)

重庆凡是吃饭的地方都飘着一股油辣味,中午吃了珮姐火锅,下午到磁器口,晚上吃完吴抄手走去看了拆迁中的十八梯。下了一天大雨,颇为狼狈。

6.12(周二)

在鹅岭登高望远,随后到人民大会堂和三峡博物馆,到朝天门看两江交汇,再排了长长的队坐一回长江索道,最后是洪崖洞夜景。果然山城,每座楼第一层海拔都不一样,整座城市很有层次感。

6.13(周三)

早上踩点到重庆北,拉着行李箱奔跑。中午在成都吃了火锅,叫月满大江。下午去了武侯祠和锦里。晚上在贰麻酒馆,又走了走廊桥边的酒吧街。

6.14(周四)

今天看大熊猫了,看它们吃竹子、吃苹果,爬树睡觉挠痒痒,呆到萌也是一种实力。晚上逛了三个相邻的商圈,春熙路、IFS和太谷里。

6.15(周五)

休闲游的最后一天,到杜甫草堂看了诗中破落的茅草屋,逛了宽窄巷子,中午吃了马旺子,晚上体验了下 muji 的 café & meal。回酒店的路上采购些零食干粮期待后半段旅程。

6.16(周六)

五点起来启程高原行。看了大渡河和泸定桥才知道“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惊险,在折多山观雪台看了场六月雪,在康定听导游唱康定情歌,4200 的海拔饼干面包都涨破了。一丢丢高反,不过不影响我看美景。

6.17(周日)

早上看了雅江十八弯,挑战了 4718 海拔的卡子拉山。高原的山不同程度的青绿紫营造了多彩的层次感,蓝天白云都很立体。车上导游放了好几首纯正的藏族民歌,发现他们歌唱草原、姑娘、汉子,词和曲给人的感觉是辽阔朴实。中午在理塘县品尝了高山鳕鱼,下午继续翻山越岭,经过兔儿山、海子山,还在尊胜塔林和马马转了一圈佛塔。今天几乎一整天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没有高反是不可能的,但景色美是真的。

6.18(周一)

到了核心景点,被称为“蓝色星球最后一片净土”的稻城亚丁。景色真的很美,可是要看这美景却不容易。

很多人直接在山脚放弃了,都说高原山路危险,要量力而行,爬山前我也有点忐忑。最后还是和马马经受住高原缺氧、阳光毒辣、狂风四起和山路崎岖的考验,从海拔 4100 的地方徒步上 4700 的山顶,又徒步下山,大于 10km 的艰难路程。

翻过一个又一个小山坡,一直到最后一个又陡又窄的山感觉大家都充满了绝望。陌生人之间互相问路互相感慨。“这是最后一座了吧”“别爬上去还有另一座啊”“也不知道这山上景色怎么样,可别辜负了这艰辛啊”“快到了,加油加油”。此时互不认识的人都像患难兄弟了。

在山上有个皮肤黝黑看起来像本地人的大叔问我们从哪里来的。“杭州”。他听了竖起大拇指“从平原地区来的,能走上来,你们好样的!”我看着四周,很美,听着这话,感觉有点感动了自己了,因为爬上来真的很不容易。

在山路上想起仓央嘉措那句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忽然觉得这得用尽虔诚与真情吧。

晚上在龙古村吃了改良版的藏族菜,看了藏族歌舞和民俗表演,以及看起来开心又热闹的篝火晚会。

6.19(周二)

昨天从山顶下来的时候一个大叔问我们山上风景怎么样,他说自己就差一小段路就到山顶,因为太累就往回走了。大叔让我把拍的山顶的照片发给他,说要向在山下等的朋友炫耀一下。大叔还说他和几个朋友每年都会自驾游川藏线的不同路线。刚刷朋友圈看到大叔发的和朋友前往下一站的照片。照片中他们皮肤黝黑,pose很逗,笑得很开心。欣赏他们这种活力满满,心态很年轻的生活状态。

今天在塔公寺看到几个穿藏族衣服的老太挨个转经桶,并喃喃念着六字真言。她们带着虔诚的信仰过一生。还偶然看到来塔公草原拍结婚照的藏族新人,原来他们结婚和我们一样会带着专业摄影师外拍。

路上可以看到像大叔这样活力满满的人,也有受不了高反早早回程的人;有玩得很开心的人,也有表示旅程辛苦再也不来的人。

忽然发现,除了看风景,我还喜欢看陌生的地方不同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状态,可以是自己欣赏的、认同的,或是陌生的、不解的,越是接触和自己不一样的东西,越是认识到生命状态的迥异,越能跳出自我中心的去看待、理解与尊重外面的世界。

6.20(周三)

回到成都,顿感“神清气爽”,原来高原和平地的气压差别和含氧量差别给身体带来的感受如此明显。和马马聊起这几天上厕所的“绝望”,两个人边说边笑。我觉得比起高反更让我难以适应的估计是上厕所的条件如此“一言难尽”。

6.21(周四)

毕旅期间的整整十天,穿梭在各个从未踏足的地方,早上启程回杭州,中午飞机着陆的时候,仿佛一下子回到生活中。下午到校医院把毕业体检的事办了,晚上又把旅行期间积累的衣服洗了,真的是回到生活中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