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义工之旅
青旅空旷的院子里有个水缸
他们跟我说,水缸里
会长出莲花
我半信半疑
出发
放假前想着利用最后一个可以逍遥自在的暑假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可是心里还是有犹豫。第一次联系掌柜时,他说:“即使梦很美,现实也并非会那么温柔地对待你。”
以前看过《打工旅行》这本书,我知道打工旅行的生活并没有听起来的唯美。不过我想自己体验一次。
青旅空旷的院子里有个水缸
他们跟我说,水缸里
会长出莲花
我半信半疑
放假前想着利用最后一个可以逍遥自在的暑假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可是心里还是有犹豫。第一次联系掌柜时,他说:“即使梦很美,现实也并非会那么温柔地对待你。”
以前看过《打工旅行》这本书,我知道打工旅行的生活并没有听起来的唯美。不过我想自己体验一次。
一句话:
似乎每个人都带着或大或小的伤与或多或少的孤独生活着。
几段啰嗦:
活着总是希望既能满足他人的期待,又能拥有内心的自由去追求自己的所愿所爱、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可是两者常常冲突。很多人跟我们说要“follow your heart”,可是弃外面的声音于不顾会让我们带上些许不安。踌躇犹豫徘徊忐忑彷徨,究竟如何才能带着发自内心的快乐去生活?
禅宗这样来形容人生的三种境界:
“还需要一点幽默的心情,才能面对你失望的离去”。偶然又听到陈绮贞的《每天都是一种练习》,喜欢这首歌的歌名,也喜欢这句歌词,“幽默”二字用得真好。
想起 Eric Kaplan 的《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这本书谈论幽默的这句:“无论世界的尽头是上帝,是别的什么人,还是人类追逐善的能力,只要我们在成长,就必然会伤很多次心。幽默是我们自我谅解的手段,它能将我们的心重新拼凑起来,如果运气足够好,未来还能变得更加坚强。”
A 说我喜欢一个人 7 年了,甚至不知道他知不知道,只是现在想起来,不痛不痒不忧不伤不悔。原来一个人可以完全像个旁观者去看自己的过去。
B 说我不知道自己大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如果有的话,应该是认识了他。不知道几年后B还会不会这么认为。
C 说我怕万一和我男朋友分手,我不会再喜欢上其他人了。我告诉她你不会的。
D 说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处理和他的关系,我好像喜欢他又不能喜欢他。这“不能”二字一定包含了许多内心冲突。
……
整理些平时同学和我讨论的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就是种观点的交流。
虽然不是心理咨询方向的研究生,但本科到现在也算和心理咨询有过几个回合的过招,人际关系是经常被提及的话题,包括平时同学找我聊烦恼也经常与此相关。很多人在人际方面都有所困扰,包括和父母、朋友到恋人等等,所以我决定写写这方面的东西。
简单介绍下“整理人际关系的七个抽屉”吧。我觉得这个“人际收纳法”还是很简单实用的,这里的七个抽屉其实是人际关系的七个层次:
你问我未来到哪里去
我也不知道
不知道我会到哪个城市
不知道我会遇到哪些人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 我
会开心 会难过
会高兴 会哭泣
只是 此时
我只想与你分享一首小诗
诗人夏宇的诗
我只不过为了储存足够的爱
足够的温柔和狡猾
以防 万一
醒来就遇见你
我只不过为了储存足够的骄傲
足够的孤独和冷漠
以防 万一
醒来你已离去
从本科到现在写课程论文或研究报告通常都要提到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我一边捏造意义,一边怀疑自己捏造的意义。这样的小实验,可能自己过段时间都记不清实验细节与结论,距离真的对学术界做出贡献还路途遥远,最大的意义估计是论文中不敢写的获得学分与学位。不过换种说法就是在研究中锻炼了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等等,也算是意义吧。
做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喜欢,喜欢就是最好的意义,如果不是因为喜欢,那就得创造意义,因为任何一件事,有了意义感的附加,都会更容易被接受。
那生命的意义呢?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的德文原版最初叫做《不管怎样,向生命说“是”》,这是个很励志的标题,但我还是喜欢英文版的标题 Man’s Search for Meaning。因为追寻意义大概是人逃脱不掉的本性。
在一个信息无比丰富的时代,我们常常忙着关注、忙着获取外界的一切咨询,却因此忽略了聆听自己的生活,忽略了从自身获得知识与经验。
曾有个老师跟我说,你要善于思考,还要善于表达,包括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我写了十年日记,写下自己的思考,总结自己的经验,虽然每每回顾都会觉得它们不成熟,但这不成熟正好表明了我在这几年间的成长,也正是这些思考与生活点滴让我能更好的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我不是网红,不是大咖,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无法给出很特别或很高深的东西,但正因为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我们都是生活中一个平平凡凡的探索者,所以我们可能有过一样的迷茫,一样的困惑,一样的不安,一样的感动…… 这样的相似性让我觉得也许写过的一些东西是可以分享的,我们的经验或许可以相互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