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的下午,在 0.05 cafe
窗外在下雨,但咖啡屋很安静,色调一直是暖暖的,在咖啡屋值班,空闲的时候写写这篇一直想写却又颇感无力的文章。
当你喜欢一个人,即使很清楚地知道你们不可能在一起,也还是会放不下一种对“侥幸”与“万一”的希冀,当生活忙忙碌碌的倒也不会想起,只是有些小思绪会钻空子,一不小心想起来了就像一阵风撩起了涟漪,小小的不平静后心口好像有什么东西似的,咽不下去又取不出来,最后化作一个叹息,要是怎么样就好了……
“要是……就好了”本质上不就是一种心里的放不下吗?
窗外在下雨,但咖啡屋很安静,色调一直是暖暖的,在咖啡屋值班,空闲的时候写写这篇一直想写却又颇感无力的文章。
当你喜欢一个人,即使很清楚地知道你们不可能在一起,也还是会放不下一种对“侥幸”与“万一”的希冀,当生活忙忙碌碌的倒也不会想起,只是有些小思绪会钻空子,一不小心想起来了就像一阵风撩起了涟漪,小小的不平静后心口好像有什么东西似的,咽不下去又取不出来,最后化作一个叹息,要是怎么样就好了……
“要是……就好了”本质上不就是一种心里的放不下吗?
开学了,在回校的动车上无聊翻看了一些聊天记录,忽然想写点什么。记得前几天想说写点东西吧,刚打开电脑却又关上了。这种感觉恰如吕坤《呻吟语》中说的“才要说睡,便睡不着;才说要忘,便忘不得”。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又到了写“年记”的时候了,能用 2015 作为日期的生活小记只剩这篇了。
前两天看到这么一句话待补充的话:“长大的感觉就是……”。有人这么说“想到许多话却懒得说了,开始觉得‘自我暴露’是麻烦又危险的事,大概也是长大吧”。明显感到自己今年会打开记录生活的文档,然后又关掉,实在是懒得说什么,虽然不是什么秘密,不麻烦也不危险,但是写下这些有什么意义呢?越写越少,却还没有放弃,没有意义又怎么样呢?于是,我又照例写每年的小结了。
今天和马马、静静一起去办了杭州市民卡,这样以后借自行车方便,可以在晴朗的日子里环游西湖。看到四年前拿到的南京市民卡还在,原来这样的市民卡只是说明自己在一座城市里作了停留时间稍长的过客,不是几天的游客,而是 4 年或者 3 年的光阴。
大一的时候到先锋书店看到墙上有句诗“大地上的异乡者”,这也算是先锋书店的另一个名字,当时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大学四年间又去了几次先锋书店,但对这句话没有领会没有共鸣也便没有深究,而今似乎知道了这句话流露的那么点感觉——“大地上的异乡者,在何处不是流浪”。这么一种体会似乎有点小忧伤,其实忧伤常常只是诗意的附属品罢了,因为在这流浪的大地上还有个地方叫作家,有座城市叫故乡,让大地上的旅者有一个归宿,一丝牵挂,便也足够。
看到树叶打着转,晃晃悠悠飘落,想到了陈绮贞的《流浪者之歌》里“落叶离开后频频回头”这么一句歌词。回头是一种眷恋还是一种情怀?
前几天和马马聊到我现在的“日记”都成了“月记”了,顺便在每年快结束时写个“年记”,当作一年的小总结。马马说这种不是以前老师布置才会写的吗,还说写的不应该是新年展望吗。以前也会有 new year’s resolution,但发现 it makes no difference,不如记下一年的轮廓与平平淡淡却在年底还记得的细节,留与以后回溯。
忽然想起本科上心理咨询课的时候桑老师曾让我们模拟咨询过程,同时发给我们每人几个小天使形状的塑料片,谁要是在咨询过程中问到“为什么……”,就要交出一个小天使,问一次交一个,看谁最后剩下的小天使最多。
从报到到今天正好半个月……
前几天走出宿舍楼正好一片叶子飘落在我的肩上,真像大自然寄来的一封信,说她悄悄地换了个季节。也在那几天,在学校里不管走到哪都能闻到桂花香。
今天早上又是一场大雨代替闹钟撞破清晨浅浅的梦,带着睡意起床,上完早上的课就是周末了。
这两天都是雨天,明明是秋天,但这细雨却让人想到“杏花春雨江南”,当然雨有时也下得有点狂放,在宿舍都能清晰地听到雨声淅淅沥沥。
昨天下午上了一次英语课,是研究生生活的第一次课,但今天还是退了,再考一次六级吧; 今天上了两门专业必修课,在本科课程的前面加上“高级”二字(高级心理学与高级心理统计),其实并不怎么有趣,逐渐预见了并不轻松的研究生生活,两年半的时间,虽然课不多,但学术任务还是有些的,难易不知,只是一如既往告诉自己“不着急,不害怕,step by step…